1)环氧树脂灌封胶
环氧树脂灌封胶多为硬性,固化后和石头差不多硬,很难拆掉,具有良好的保密功能,但也有少部分为软性。普通的耐温在100℃左右,加温固化的耐温在150℃左右,也有耐温在300℃以上的。有固定、绝缘、防水、防油、防尘、防盗密、耐腐蚀、耐老化、耐冷热冲击等特性。常见的有环氧灌封胶有:阻燃型、导热型、低粘度型、耐高温型等。
缺点:价格高,附着力差。
适用范围:适合灌封各种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电子元器件。
有机硅电子灌封胶相比其他灌封胶有什么优势?
优势4:灌封后易于清理拆除,以便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修复,并且在修复的部位重新注入新的灌封胶。
3)聚氨脂灌封胶
聚氨酯灌封胶又称PU灌封胶,固化后多为软性、有弹性可以修复,简称软胶,粘接性介于环氧与有机硅之间,耐温一般,一般不超过100℃,灌封后出现汽泡比较多,灌封条件一定要在真空下,粘接性介于环氧与有机硅之间。
2)灌封前胶水或产品预热温度不够,黏度不能迅速降低,影响浸渗。
(2)灌封件表面缩孔、局部凹陷、开裂灌封料在加热固化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收缩,即由液态到固态相变过程中的化学收缩和降温过程中的物理收缩。进一步分析,固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收缩又有两个过程,从灌封后加热化学交联反应开始到微观网状结构初步形成阶段产生的收缩,我们称之为凝胶预固化收缩。从凝胶到完全固化阶段产生的收缩我们称之为后固化收缩。这两个过程的收缩量是不一样的。前者由液态转变成网状结构过程中,物理状态发生突变,反应基团消耗量大于后者,体积收缩量也高于后者。凝胶预固化阶段(75℃/3h)环氧基消失大于后固化阶段(110℃/3h),差热分析结果也证明这点,试样经750℃/3h处理后其固化度为53%。
(3)固化物表面不良或局部不固化这些现象也多与固化工艺相关。主要原因是:
1)计量或混合装置失灵、生产人员操作失误。
2)A组分长时间存放出现沉淀,用前未能充分搅拌均匀,造成树脂和固化剂实际比例失调。
3)B组分长时间敞口存放、吸湿失效。
总之,要获得一个良好的灌封产品,灌封及固化工艺的确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1)电子灌封胶中毒不固化如何解决?
2)不小心粘到的电子灌封胶用什么可以清洗干净?
3)冬天电子灌封胶干不了怎么办?
固化剂是环氧灌封料配方中的重要成分,固化物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固化剂的结构。
(1)室温固化一般采用脂肪族多元胺做固化剂,但这类固化剂毒性大、刺激性强、放热激烈,固化和使用过程易氧化。因此,需要对多元胺进行改性,如利用多冗胺胺基上的活泼氢,部分与环氧基合成为羟烷基化及部分与丙烯晴合成为氰乙基化的综合改性,可使固化剂达到低黏度、低毒、低熔点、室温固化并有一定韧性的综合改性效果。
(2)酸酐类固化剂是双组分加热固化环氧灌封料最重要的固化剂。常用的固化剂有液体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液体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
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等。这类固化剂黏度小,配合用量大,能在灌封料配方中起到固化、稀释双重作用,固化放热缓和,固化物综合性能优异。
3.3固化促进剂
双组分环氧一酸酐灌封料,一般要在140℃左右长时间加热才能固化。这样的固化条件,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多数电子器件中的元件、骨架外壳是难以承受的。配方中加入促进剂组分则可有效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常用的促进剂有:卞基二胺、DMP-30等叔胺类。也可使用咪唑类化合物和羧酸的金属盐,如2-乙基-4-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等。
由于灌封工艺不当,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放电、线间打火或击穿现象,这是因为这类产品高压线圈线径很小(一般只有0.02mm~0.04mm),灌封料未能完全浸透匝间,造成线圈匝问存留空隙。由于空隙介电常数远小于环氧灌封料,在交变高压条件下会产生不均匀电场,引起局部放电,使材料老化分解造成绝缘破坏。从工艺角度来看,造成线间空隙有两方面原因: